|
贵州农业产业扶贫“春风行动”开局良好人民网贵阳4月25日电(孙远桃)4月25日,贵州省农委传出利好消息:全省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和“春风行动令”要求,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低效作物面积大幅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规模提升,“春风行动”产业扶贫开局良好。 规划布局优势产业 目前,全省已规划落实50个县以蔬菜、43个县以茶叶、60个县以食用菌、43个县以中药材、45个县以水果为主导产业。全省投入4700万元资金,重点推进正安、威宁、榕江、晴隆等深度贫困县种禽场、繁育场、屠宰场、养殖场新建或改扩建。目前已完成新建或改扩建种禽场3个(纳雍、紫云、普安)、扩繁场11个,启动各市(州)政府所在地生态家禽屠宰加工厂建设。遵义市等市(州)通过打破行政区划规划产业带、布局产业图斑等方式落实替代产业。黔东南州明确具体措施抓好九大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茶叶、花卉、三穗鸭、香猪、稻渔综合种养、蓝莓、中药材),每个特色产业均明确一名州级领导领衔抓,每个产业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具体抓。六盘水市采取长短结合、种养结合,重点围绕猕猴桃、刺梨、蔬菜、食用菌、家禽、肉牛、肉羊、中蜂、特色渔业等优势产业进行规划布局。 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贵州省农委成立了农资农产品监管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地农业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春耕期间农资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截止目前,全省共出执法监管人员11716人次,对5793家种植(养殖)企业(基地)和农兽药、饲料、肥料等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发放宣传资料12.36万份;立案26起,办结42起,涉及金额22.09万元。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及“质量安全万里行”活动,普及识假辨假、科学种养殖和依法维权知识,对违法失信企业和相关人员实行联合惩戒、集中曝光等,保持高压震慑态势。 建立健全利益机制 贵州各地将财政扶贫、特惠贷、土地流转费等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农户,投入龙头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社发展产业,通过农村“三变”为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分红形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全省968个乡镇2523个村纳入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全省4149家茶叶企业中,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或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有2800家。六盘水市所有行政村已经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贵阳市已完成“村社合一”建设423个,占目标任务的73.57%;遵义市20个省级深度贫困村已全部建有合作社,已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3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994个、家庭农场1582个。毕节市使用扶贫资金的产业,70%以上纯收入分红给建档立卡贫困户。 全力推进产销衔接 全省组织66家(次)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2018上海新春农产品大联展、第十七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走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型展销活动,实现现场收入198万元,现场签约资金1366万元,达成意向协议59项。全省家禽产业共计引进和培育各类中小家禽企业和合作社86家。毕节市纳雍县引进粤旺集团,签订年销售土鸡2000万羽以上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云南海冠集团投资黔西县食用菌(羊肚菌)发展项目,签约0.5亿元。铜仁市松桃县引进国内蛋鸡企业圣迪乐村投资建设60万套蛋种鸡生产场;遵义赤水市与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乌骨鸡养殖。 充实加强技术力量 贵州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农委、省扶贫办联合印发了《贵州省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工作方案的通知》,从省发改委、省农委、省农科院等省直单位和科研院所抽调64名人员,成立由副厅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以蔬菜、畜牧、茶叶、园艺、果树以及农林经济管理等方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专家为成员的8个全省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采取深入基层一线送经验、送技术、送办法,开展产业扶贫指导工作。贵州还组织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选派429名科技副职、1221名科技特派员和7364名农业辅导员,充实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组织省茶科所、贵州大学、省农委的相关专家分别赴思南县、瓮安县开展茶叶加工暨标准宣贯培训,共培训约90人次。遵义市组织120名专家建立市级专家服务团队开展服务指导70场(次),举办了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县乡干部农业工作培训班培训人次达500余人。黔南州农委成立了组织研究员和高级职称技术干部分别到荔波县、三都县、平塘县、罗甸县等县(市),开展蔬菜育苗、果树茶叶田间管理、养殖技术指导。 各市(州)农委和扶贫办上报的数据显示,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从优向好,五大产业推进迅速,其中:蔬菜种植增长较快,蔬菜累计种植面积380.76万亩;茶叶任务提前完成,投产茶园558.247万亩,茶叶产量为16361吨,超任务数2566吨;食用菌发展势头迅猛,累计种植面积4.6万亩(亿棒);生态家禽养殖态势良好,累计出栏5650万羽,同比增长119.16%,禽蛋产量7万吨,同比增长31.33%,实现产值36亿元。中药材产业稳步推进,中药材新增60.6万亩。全省农民合作社6.1万家,其中,87%的贫困村建立了农民合作社,95%的深度贫困村建立了农民合作社;48%贫困户加入农民合作社。 下一步,贵州省农委将引导经营主体大力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质量认证,指导茶叶企业积极申报欧标茶标准认证,全面提升贵州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市场研究开拓,确保替代作物适销对路,广泛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搭建销售平台,推进结构调整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酒店、进超市;用好用足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积极在对口帮扶城市开设农产品销售中心,引导帮扶城市中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贵州共建农产品直供基地,确保结构调整的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