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谷有一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图)![]() 题 记 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对聊城市阳谷县石门宋合作社《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一文写下光辉批示。六十年峥嵘岁月,六十年风雨砥砺。一代代阳谷人在批示的激励和鼓舞下,顽强拼搏,改革创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六十年过去了,毛主席的批示已经成为一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 81岁的阳谷县博济桥街道西宋村村民宋士东闲下来的时候,总爱去村中心一面高大的红墙下转转。 渐冷的初冬,厚重的红墙为墙下的冬青挡住了西北冷风。红墙之上镌刻着“毛主席对《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的批语”,苍劲的文字用黄色油漆描涂,显得更加夺目。“请各省市区负责同志注意: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就把这篇文章印发一切农业合作社,以供参考,并且仿照办理。要知道,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可是这一带没有喂猪的习惯。这个合作社改变了这种习惯,开始喂猪。第一年失败,第二年成功,第三年发展,第四年大发展,平均每人约有猪二头,共计二万头。这个合作社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别的合作社不可以这样做呢?毛泽东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九日” 60年前,石门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突然之间红遍大江南北。1956年,毛主席对《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一文写下了光辉批示,号召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石门宋发展养猪事业的经验一时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样本。 1947年,石门宋村村长宋长生带头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并由此带动了全村劳动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1952年3月,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宋长生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至1955年,石门宋农业社改为高级社,宋长生任社长。它包括20余个自然村、2740户社员。高级社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公、私相结合的养猪经验,从而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1956年春,山东省委召开了第二届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宋长生安排负责养猪积肥工作的副社长宋保恩参加了这次大会,在会上作了题为《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的典型发言,详细介绍了集体养猪、猪病防治、饲料储备、公养私养、奖惩政策及通过养猪积肥夺取农业高产的经验。他的发言深深地打动了与会代表,受到省委的高度赞扬。会后,发言稿被刊载于当年《农村工作通讯》第二期上。同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其签发的《国务院关于增产生猪的指示》中肯定了他们的经验。毛泽东主席看到这篇文章后,于1956年11月9日作了批示,倡导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石门宋农业社发展养猪事业的经验。 现已81岁高龄的宋士东老人,当年是西宋村大队主任,跟着宋长生在合作社共同工作劳动。他说:“当时社员家家户户都养猪,社员普遍增加了收入,听说毛主席给石门宋有个批示,全村人都十分振奋,干劲就更足了。”毛主席批示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石门宋合作社就建猪圈2000多个,建养猪场16个。1956年底,全社养猪达到25368头。 宋守成老人今年已经83岁了,从1954年开始他便在合作社养猪喂猪,直至包产到户,他回忆:“毛主席批示后,全国到石门宋参观交流经验的人络绎不绝,最远的来自新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朝鲜,也曾先后组织参观团到石门宋参观。我们也常被请去指导建设养猪场,有时在外地一待就是几个月。” 时光流转60年,当初的毛头小伙成为了耄耋老人,这一重要批示却历久弥新,激励着几代石门宋人奋发向上、艰苦创业,使这个小乡村不断成长变化。 在街头巷尾,时常有孩子围拢而坐,倾听老人讲诉那段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或许大多数村民如今面对绿植环抱、风轻云淡的村庄,已经很难体会当年干事创业的豪迈。但谈起党和政府正在攻坚的“脱贫战”,他们都感触良多、争相诉说。“有了党和政府的扶持和关心,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脱贫致富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我们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西宋村党支部书记宋义武说,如今,汽车坐垫产业在全村遍地开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60年前,石门宋的养殖经验做法迅速在全国引起反响。历史散去,而镌刻在这些岁月中的奋斗精神,仍散发着光芒,代代传承。“我叫孟现壮,是养殖户代表,来自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山东省阳谷县。1956年,毛泽东主席曾对阳谷县石门宋生猪合作社养猪两万头做过重要批示。56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普通的养殖户,能够直接向总理汇报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2012年2月7日,孟现壮作为全国养殖业的唯一代表,在北京中南海第一会议室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基层代表座谈会。孟现壮代表养猪户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条建议,都得到了总理的肯定,并当即安排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正是这次发言,让全国人民知道了“阳谷猪倌”孟现壮。 从100头猪的家庭养殖干起,到如今占地380亩、年出栏生猪4万余头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企业;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养殖场到产品摆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餐桌;从一名身有残疾的农民到走进中南海和温家宝总理畅谈养殖……在前辈精神的感召下,孟现壮的养猪事业每前行一步,虽艰难却铿锵有力。“石门宋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当年初涉养殖业,曾多次去拜访学习,在迷茫中寻找前进的方向。”孟现壮说。 一直以来,因农业成就而令阳谷人骄傲的事很多。尤其是近年来,处于“一区一圈一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谋划下,阳谷更是唱响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嘹亮歌声,铸就了独属阳谷的“厚道畜牧”。 2015年6月15日,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在聊城召开。新凤祥集团是观摩的重要一站,其智能化、规模化、生态化的肉鸡养殖模式让与会者印象深刻。他们自主研发的远程控制实时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了健康绿色养殖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连续23年为肯德基、麦当劳供应肉鸡,没出过一起食品质量事故;投入10多亿元,从初期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进而在全国同行业当中率先转变为“公司+农场”,再进一步转变为“公司+自有现代化养殖场”……回望近年来新凤祥集团的创新发展之路,不难看出逐渐打破中国传统养殖格局的魄力与胆识。 ……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多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时代记忆相比,“石门宋经验”因为不断被丰富和深化,不仅没有沉寂在历史长河中,而是始终成为阳谷的一块“金”字招牌,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阳谷县委书记田中俊说:“毛主席对《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的批示是阳谷的‘金名片’‘传家宝’,60年来,历久弥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牢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基层民众生产生活的关心关怀,传承和弘扬老一代劳动者的奋斗精神,对于进一步推动新时期阳谷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阳谷县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