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领跑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7月中旬,在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冯戈庄,党支部书记王中光说:“冯戈庄属于青岛规划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近几年种植粮食在3500亩以上。今年小麦收获了1768亩,平均单产达640公斤;玉米种了1760亩,虽然有点旱情,现在看丰产没大问题。” 青岛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拥有7个涉农区市,辖89个镇街、6282个村庄和社区;农村人口420万,约占总人口的46%;耕地795万亩,农民人均1.6亩。 青岛市副市长黄龙华说,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基于城乡发展实际,制定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实施现代农业十大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明确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实施最严格的质量监管,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新型战略产业,走出了一条“产城一体、开放融合、环境友好、产管结合、集约高效”的沿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部最新报告显示,青岛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达71.1,在全国名列前茅,在35个大中城市中是唯一菜油肉蛋奶和水产品等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坚持藏粮于地,着力提升农业综合产能 “店埠镇地处青岛规划的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近几年重点发展了5万亩胡萝卜、白萝卜等设施农业。投入1.4亿元,建成了2万亩国家农业开发现代园区,建成了1000亩钢架大棚、1.4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及物联网控制中心,实现了繁育、种植、质检、销售一体化。”莱西市店埠镇党委书记徐一冰介绍。 青岛市农委主任由翠玉说:“在耕地减少趋势难以逆转的前提下,青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优化布局、提升地力和主攻单产,提升农业综合产能,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保障了900万人的主要农产品供给。”首先,坚持全域统筹、整体布局,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突出农业生态功能,建设了以大沽河为中轴,以崂山、大泽山、珠山为片区的“一轴三片”生态农业间隔区。突出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建设了100万亩粮油生产功能区、10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和10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了现代畜牧业发展区,划定了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发展了蓝色渔业区,推动渔业养殖退出近海、走向深蓝。 |